【揚眉女子】從不諳中文番書妹到西九戲曲監製 鍾珍珍為傳統粵劇注入舞台魔法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21/10/01 15:27

分享:

分享:

鍾珍珍認為,傳統粵劇要創新,必須抓住兩個方向:一方面要抓緊傳統,一方面要發展未來

鍾珍珍既是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主管(戲曲)又是監製,這個番書妹由不諳中文,至一頭栽進粵劇戲曲世界,在她眼中只感趣味盎然。她重視傳統傳承、培育新秀,演出也愛加入創新思維,為這文化國粹開展了新面貌。

祖籍馬來西亞、在香港出生的鍾珍珍,父親雖是生意人,但他和爺爺熱愛看粵劇及電影,曾經歷老倌舊時到怡保、檳城走埠登台,在當地華人區是一樁盛事。馬來西亞與粵劇淵遠甚深,一些粵劇師傅及樂師早年移居到馬來西亞及新加坡,因此不少人會到兩地學習這些古老戲。

她雖未能適逢其會,但有感長於香港更好。「這裏多棚戲,父母看大戲,兒時的我則視為遊樂場,常穿梭戲棚中,也志在吃東西,西貢、石澳、河上鄉都留有足迹。」

與羅家英亦師亦友,十分投契。「他常覺得我仍是細路女,應該我80歲時仍當我是細路女吧!」(被訪者提供)

自言讀番書的她,小學階段都不認識中文,中學才入讀中英文學校,中三時音樂堂考試,老師隨學生唱任何一首歌,大部分同學皆選唱流行曲,鍾珍珍挑了膾炙人口的《帝女花 ‧ 香夭》一段,與合唱的另一同學邊唱兼有大戲造手,認真度爆燈,逗得嚴肅的老師笑得開懷。

俠義心腸羅家英

十多歲時,經長輩介紹認識了粵劇紅伶羅家英,更與他同台演出話劇,與羅家英年齡雖有一大段差距,但兩人十分投緣,他曾問鍾珍珍可有興趣學戲,但她年紀小以讀好書為目標。「我後來到美國升學讀舞台燈光設計,畢業後也曾與他合演過話劇。回港後做過香港國際電影節、香港中樂團,開展中樂團與老倌合奏先河。」

茶館劇場「粵‧樂‧茶韻」演出備受肯定,更獲羅家英擔任藝術策劃及導演。(被訪者提供

有時演出預算不多,請不起羅家英踏台板,找他做司儀一口答應。「他從來不與我講酬勞,budget少,只能有幾多俾幾多佢,惟有出人情牌。」鍾珍珍任職中樂團時有一次找他唱曲,他找來阿姐(汪明荃)合唱。「我說咪玩啦!我怎可能請得起阿姐!他說得啦,包在我身上。結果如願成事,幫了我大忙。」

與羅家英有緣,她指兩人相識於她微時,而且他為人俠義,當鍾珍珍遇到困難時會伸出援手。此時鍾珍珍驀地扮起汪阿姐話腔來:「羅家英戲曲中心邊個都唔識,只是識和幫鍾珍珍。」倒也扮得音容神似。她說只是說笑而已,壓根兒真心感謝二人常助她一把。

西九大戲棚源起

2011年10月鍾珍珍加入西九文化區,當時職銜是表演藝術經理(節目及教育),員工幾人,大家也要親力親為,有關節目的事情全部與她有關。一入職首個項目是聯絡了八和會館演出,惟形式未敲定,有日她的上司在西貢吃海鮮之際看到有戲棚,回來與同事商討能否在西九搭棚,鍾珍珍劈頭就說:「當然可以啦,但有無地方先?」其時戲曲中心地盤尚未動土木,常被坊間嘲弄在「曬地皮」,既然如此,最宜作搭棚之用。

「其實我呢,是看輕了搭棚的難度,這處無水無電、土質鬆軟、沙塵滾滾,我負責統籌這個『西九大戲棚』,由於未有先例可援,要花大量唇舌與不同部門、不同單位解說,因為要在翌年農曆新年前完成,時間僅得兩個多月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傳統與新思維融合

在城巿中心做了5日大戲、一日粵劇電影放映,獲來熱烈反應、極佳好評,翌年載譽歸來,並加入不少新元素,大戲演出增加日數外,更加入現代音樂、無伴奏合唱(a cappella)演出,鍾珍珍就是一個不囿於框框限制的人,把戲棚作為流動舞台,注入豐富新思維。「加入這些試驗,看看觀眾的反應,迴響之大是意料之外,我只希望把活動搞得熱鬧、提出新意,反正搭一個棚要21日,各樣配套又多,最重要能吸引多些人來睇得開心。」

戲棚年復年演出,至2014年因戲曲中心開展工程,因此戲棚位置要移師至西九海皮,海風大令人顧慮。「我在海皮吹了好多日風,構思怎搭建和布置。最後決定在戲棚旁建一個有蓋有枱椅的小食攤位,但你說得出的飲食營辦商如美心、翠華、大家樂、大快活都洽商過皆無功而回。」

鍥而不捨

她去找大榮華的梁文韜(韜韜)遊說,跟了他幾天,由一大清早入元朗至灣仔再到九龍灣的分店。「我駕車送他到戲棚地點,他說太大風做不了,而且臨近新年,公司賣臘腸都不夠人,怎再騰出人手做戲棚小食攤?雖然韜韜最終也沒答允,但他教了我不少竅門,受用無窮。」千辛萬苦才找到飲食營辦商三禾集團代為統籌,難題才迎刃而解。

由2011年加入西九至今十年人事,鍾珍珍指事事棘手,於她最感困難是時間不足,每件事都想做到精益求精。「我像不斷與時間追趕,最困苦可算是戲曲中心的開幕時間多次延誤,壓力非常大和痛苦,不是影響我一個,是影響很多不同單位,幸得八和會館、粵劇商會、梅花獎藝術團和任白基金體諒。」千呼萬喚,2019年1月20日戲曲中心終正式開幕。

新星展開拓人材

西九戲曲粵劇新星展發掘不少具天份的粵劇新秀,在2014年的戲棚已有新星展演,招募45歲以下年青粵劇演員,優秀者可初試啼聲演出,目前已有21位新星。「老實說,我都是抄內地戲劇『梅花獎』的甄選方式選新秀,好方法不妨參考來開拓人材,對年青的戲曲人才栽培和承傳絕對重要。」

網絡文化成主流,有人說粵劇的傳統表演方式已不合潮流,為此仆心仆命的鍾珍珍又怎看本土粵劇何去何從?「97後,大眾對中國文化及傳統多了關心,在此氛圍下,大家努力一些,有兩個方向:一方面要抓緊傳統,一方面要發展未來,我們不能否定傳統,但現在的演員能否做到以前老倌般好睇,是一個大問號。」她說可發展貼近民眾的形式,例如戲曲中心內的茶館劇場,觀眾邊欣賞大戲邊茗茶,不是做新派粵劇,只是用另一方式去包裝,大家感覺新鮮新穎,吸引不少年青人及外籍遊客到訪。

《霸王別姬》(新編)歷年已做了36場,至今仍不斷修改,綵排認真,力臻完善。(陳頴鉉攝)

鍾珍珍近年得意之作可算是兩個小劇場粵劇《霸王別姬》(新編)及《文廣探谷》,分別於2016年及2019年參演,囊括北京戲曲多個獎項,成績斐然。「其實演出時好緊張,因在內地多個城巿如上海做,你知內地前輩高手如雲,我們又未演出過小劇場,要解決眾多技術問題,例如與觀眾距離太近,演員將目光放往何處也是一頭霧水。」

摸着石頭過河,試出亮麗成績,她也是沒想過。這兩齣粵劇將在本月在戲曲中心重演,無論是粵劇迷或少有接觸大戲者都不容錯過。

戲曲中心製作:小劇場粵劇

《文廣探谷》
10月7至9日(星期四至六) 7:15pm
10月10日(星期日)3:30pm
10月12日(星期二)7:15pm

《霸王別姬》(新編)
10月19至21日(星期二至四)7:15pm
10月20至21日(星期三至四)9:30pm

以上兩項演出場地均為戲曲中心排演室1,票價$250。

記者:周美好